高考志愿怎么报学校

时间:
泽慧
分享

泽慧

俗话说:考得好不如报的好。高考志愿填报是高考考生在考试结束后的又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在人生第一次重大决策时,在选择未来“最佳”专业时,要综合考虑和研究很多因素。那么,高考志愿怎么报学校及专业呢?

高考志愿怎么报学校及专业

(1)高分考生选学校,低分考生选专业即:分数上了一本控制线的考生优先选择学校,因为在名牌大学就读,发展空间会更大,而且名牌大学换专业相对容易。而对于各批次中分数较低的考生而言,最好先考虑挑一个好专业,因为现有的分数不支持挑好学校,此时如果能找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专业,对以后的学习和就业都有好处。

(2)文科考生选学校,理科考生选专业因为理工科很多专业隔行如隔山,要改行很困难。而文科类专业因互相包容性强,考生可以更加侧重选择学校。

(3)没有明确方向的考生选学校,有明确方向的考生选专业考生如果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倾向非常明确,可以重点放在与该职业有关的专业方面;如果觉得自己将来干什么都可以,可以重点放在学校的名气上。

如何根据分数选择学校和专业

1、如何确定自己能上什么大学?

由于每年高考难度不同,今年的500分并不等于去年的500分,但是某个大学录取最低分对应的位次还是相对来说较稳定的,当然那些爆冷暴热的学校就不稳定了,但是分数对应的位次是相对准确的参考指标,所以我们主要根据自己分数在全省位次排名来确定学校和专业。

高考是按照省份来招生的,在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某个学校录取最低分对应的位次排名是变化不大的,这也是填报志愿时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高考公布分数时,各省市教育考试院会公布全省考生的分数排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分一段表,分为文科和理科,当然合并文理科省份那就只一个了。这里我们假设2022年河南理科500分在全省理科排名第8000名。

这时,我们再反推最近3年(2021年、2020年、2019年)在河南理科排名8000名左右的大学,具体如何推算呢?

依次查看2021年、2020年、2019年一分一段表中全省理科8000名对应的分数,再根据这个分数去看2021年、2020年、2019年当年对应的学校,可以根据当年投档分数线和学校公布的录取分数线去比对。(大家可以在公众号:高校数据,搜索各学校录取分数线)

如何确定自己能上什么专业

通过步骤1确定了学校后,再按照类似步骤1中的方法根据学校发的志愿填报书上某校专业分数线,再来确定自己的分数能上该校什么专业。(大家可以在公众号:高校数据,搜索某大学王牌专业、特色专业等)

报志愿怎样做到冲稳保垫

1、冲一冲,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A。

第一所院校的录取分数可以高一些,其后的则要按照院校今年可能的录取分数梯次降序排列。

因此,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考生不妨将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志愿A。

如果第一志愿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

当然,“冲一冲”也要慎重,不是盲目乱冲。

2、稳一稳,把符合自己成绩水平的“对口”学校作为志愿B。

B志愿要稳下来,填报你想去也进得去的学校。如果第一所院校录取不上,后面几所院校有可能都录取不上,就成为无效志愿了。

3、保一保,“保守”学校放在倒数第二。

平行志愿的倒数第1、2所院校一定要保底。各省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大都只有一个志愿顺序,不再设置后续志愿。

如果在平行志愿这个志愿顺序上保不住底,在本批次就只有征求志愿的机会了。

不过,大家对通过征求志愿被院校录取的期望,不要过高!

就往年的录取情况看,有征求计划的院校在本批次的档次一般都较低。而且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院校要相对减少。

4、垫一垫,最后一个志愿填报“垫底”学校。

建议考生对照往年的分数,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学校要填一个保险系数高的。

这样,几所学校就形成了梯度配置的顺序,可避免“高分低就”带来的懊悔,也防万一没达到较好院校的投档分,也有相应的院校可读,不至于落到低批次院校或落榜。

填报高考志愿要注意什么

1)考生的高考成绩。考试成绩是决定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主要因素,考生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在当地所处的分数排序位置,掌握预测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的方法和技巧,知道自己能够填报哪些批次和哪些类型的学校。尤其是要选择好第一志愿的学校。

(2)考生的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考生一般不要填报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或自己的能力倾向不宜从事的专业,以免影响进校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

(3)考生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考生,对高收费的学校和专业一定要慎重填报。

(4)考生的身体条件。考生的身体条件会直接影响考生录取。考生应事先了解自己的高考体检情况。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自己不宜就读的专业,考生最好不要填报。《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上记录了考生各项体检结果,并针对考生体检中的问题提出了填报志愿的有关指导意见,对考生填报志愿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552